近日,湖南株洲一名重病老人在银行办理取款业务时去世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5月14日下午,62岁的彭女士长期患有糖尿病,后病情加重出现偏瘫,前段时间又因偏瘫摔断了腿住进医院。其大女儿陈女士想给老人转院治疗骨伤,但家庭积蓄基本耗光,只剩最后一笔5万元的定期存款。陈女士拿着自己和母亲的身份证去银行取钱,却因忘记密码连续三次输入错误,需要重置密码,而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重置密码必须当事人亲自办理。
家属无奈之下,于16:09将病重的老人用轮椅抬到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老人状态不佳,提出可以走绿色通道,还建议要么选上门服务,要么直接把钱转到医院,但家属想当场把钱取出来,未接受这些建议。内勤行长提出留一人办理业务,其他人带老人回家休息,也遭到家属拒绝。16:36,家属表示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要求取出存款操办后事,银行再次劝说无果。最终,老人在17:30左右抢救无效离世。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银行取救命钱需本人到场”的话题阅读量破亿。家属认为老人的去世是因为银行不负责任造成的,称工作人员从未主动提及可申请上门服务,只是反复强调“规定必须本人来”。而银行调出监控回应,在为老人办理业务时,多次劝说家属将老人及时送医,均被拒绝。银行还表示,家属来取钱时未告知老人病情,在老人来办理业务时,已发现情况不太好并劝家属让老人回去休息,但家属不听。
石峰区政府称老人系“突发疾病死亡”,已上报市级部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全过程,农行株洲分行称会配合调查、好理老人的善后问题,并向逝者致哀,同时表示网传消息不实。株洲分行副行长许君称,老人到达网点后工作人员已提出可以上门服务,也可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但家属并未表态。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最大的争议在于家属有没有提前告知银行工作人员老人的身体状况,最终结果还需等待官方通报的调查结果。此事件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指责银行流程僵化、漠视生命,质疑绿色通道形同虚设;也有人认为银行有其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护储户资金安全。同时,这一事件也凸显了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以及服务标准化与人性化之间的深层矛盾。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osheji.top/12964.html